Search

[環島讀冊 • 20200127 • 台南琴葉古本屋]
 
某次去林檎二手書室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環島讀冊 • 20200127 • 台南琴葉古本屋]
 
某次去林檎二手書室,看到架上陳列一本修復過的《培梅食譜》,才知道台南原來有位修書師傅。又想起小時候和爸爸去左營的舊書店找書,依稀聽店主人談過這樣的修復本事,但現在的左營書店已如繁花落盡,買書、看書的人愈來愈少,修復書籍的手藝,也似乎成為圖書館裡珍本古籍的專利了。
 
因著這次做專題的機會,採訪這位修復師陳炳宏。問他為什麼想修書,他坦率地說,是因為看到一部日本書籍修復師修復字典的影片,「覺得好厲害,也想做這件事,若能做到被人家叫一聲大師,好像也不錯」。
 
這簡直是「我要成為海賊王」的溫和版啊,我在心裡想著。
 
採訪期間跑了琴葉古本屋三趟,問題之多之煩,都覺得自己打擾到人家的工作了。陳炳宏仍本著不疾不徐的說話節奏,細細分享書本的修復故事,他改造的修復工具,以及自己的修復極限。
 
期間也電訪了臺灣圖書醫院的修復師徐美文,聽她分享種種舊籍的修復知識,原來「修舊如舊」不只是舊材舊紙的運用,歷史、文化、物理化學也都得講究,埋頭筆記之餘也覺得好好上了一課。
 
現在買書的管道很多,寧願將舊書送修也不願買新書的人,看重的不是書的形貌,是其中蘊藏的記憶。陳炳宏修復的一本《樹木學》,就有段已故台灣大學森林系教授廖日京,與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徐堉峰之間相差34歲的忘年情誼。
 
徐堉峰從小熱愛昆蟲,尤其蝴蝶,常因太愛抓蟲荒廢學業而挨罵。國二時,他發現不同毛蟲喜歡不同樹葉,認為要懂蝴蝶就得先懂植物。那時沒網路,科普書稀缺,圖書館找不到資料,「我臉皮厚,週末跑到台大,想找一位教授問問題。逛進台大森林系系館,推開一間亮著燈的研究室,就這樣遇見廖老師。」
 
廖日京從未看輕這個小毛頭,幫他鑑定樹葉、印各種資料給他、將他的研究發現無償翻譯為日文投稿日本昆蟲雜誌。這套《樹木學》是廖日京與同事的合著,書出版後不久,廖日京徒步半小時,親自上門將書送給徐堉峰,說這本書對他有幫助。
 
「我傻眼,說路很遠耶!廖老師說當散步。我爸媽也傻眼,教授竟然親自送著作給不成材的小鬼。」電話那頭的徐堉峰,說起這段時聲音提高了八度。
 
廖日京的相挺,成就一位鱗翅目昆蟲研究學者。這段師生情延續到2013年廖日京去世,可惜兩人大部分的信件,被徐堉峰父母打掃房間時當紙類回收。《樹木學》的題字手跡,留下恩師的溫暖。
 
聽著聽著也覺得好暖,這篇寫的是書籍修復,但整個採寫過程,也是對自己的療癒。
 
能以書寫書店作為舊年的結束,新年的開始,真好。
 
在這個疫病失控、巨星殞落的農曆年,希望這篇能稍稍修復你我受傷的心,在新的一年繼續往前。
 
 
  
#口罩戴好戴滿


Tags:

About author
I cannot rest from travel; I will drink Life to the lees. All times I have enjoyed Greatly, have suffered greatly, both with those That loved me, and alone. IG 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ferretworldwalking/
View all posts